深圳加速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支持光明科学城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的若干意见印发
来源:深圳特区报 阅读次数:2,492 发布时间:2020-03-16 09:05:47 分享到:
深圳市政府昨日举行新闻发布会透露,《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光明科学城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已正式印发实施。《若干意见》明确支持光明科学城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在科技创新全链条的各个阶段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若干意见》提出,到2035年,光明科学城基本建成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承载区,形成全球领先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培育出一批引领未来发展的新兴产业集群。
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
去年出台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大湾区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近期,科技部、发展改革委等国家五部委联合印发的《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工作方案》中,首次正式提出“深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从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到深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充分体现中央对大湾区尤其是深圳的高看一眼和厚爱三分。”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曾坚朋表示,此次市委市政府出台《若干意见》,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充分贯彻落实中央和省的战略意图,从全市层面统一思想,抢抓机遇,集中资源,整合力量,主动作为,全力支持光明科学城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有力支撑“双区”和“双中心”建设。
据介绍,《若干意见》共十个部分,包括总体要求、面向产业需求构建综合科研体系、集聚全球优秀人才和创新团队、培育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新兴产业、加大资金保障力度、加强规划管理和空间用地保障、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公共服务配套供给、深化科技体制机制创新、完善组织保障体系等内容。
曾坚朋表示,《若干意见》全面部署光明科学城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需开展的重大任务,在科技创新圈链条的各个阶段提出政策措施,在高品质城区建设的各个方面提出建设计划,努力实现科技创新与城区建设的紧密结合、相得益彰。
聚焦应用基础研究
对《若干意见》的主要亮点,曾坚朋归纳为“五个新”:构建新体系、催生新成果、打造新平台、建立新机制、开创新局面。
“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的科技研发新体系。”曾坚朋表示,借鉴国内外知名科学中心的建设经验,《若干意见》提出光明科学城将面向产业需求构建综合科研体系,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系统布局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前沿交叉研究平台、研究型大学、科研机构、产业咨询高端智库,强化服务产业、成果转化导向,提升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研效率和共享水平,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
催生实现重大科学突破和引领产业发展的新成果。大湾区拥有高度市场化的优势和雄厚的产业基础,《若干意见》提出光明科学城将紧扣大湾区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培育支持高质量发展的新兴产业,依托高水平综合科研体系,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建设以科研经济为主导的新型产业园,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中试转化基地和制造业创新中心,催生能够取得实际应用效果的标志性成果。
光明区区长刘胜表示,光明科学城更加聚焦应用基础研究,是其鲜明的特点和定位之一。光明科学城既做基础研究,也做应用基础研究,但是相对偏重于应用基础研究,主攻方向比较明确,利用其成果可在较短时间内解决产业应用的应用基础研究,也就是大家比较熟悉的要致力于解决制约我们发展的“卡脖子”的技术。
目标建成全球知名科学中心
关于光明科学城的目标,曾坚朋表示,根据《若干意见》,光明科学城的规划建设将分三步走:
到2025年,初步形成世界级科学城的核心功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初具雏形,国际一流大学和一流科研机构建设加快推进,成长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
到2035年,基本建成高度国际化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承载区,形成学科与功能布局合理、性能水平全球领先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培育出一批引领未来发展的新兴产业集群;
展望2050年,全面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学中心,持续产出大量前瞻性基础研究和引领性原创成果,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策源地,成为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引擎。
光明科学城的宏伟蓝图离不开重大项目的支撑。曾坚朋表示,光明科学城的建设,绝对不是搞房地产开发。目前,光明科学城重大项目库已形成项目储备-前期-开工,滚动、梯次推进的机制,已入库的政府投资项目约50个,总投资约1700亿元。主要包括面向重大产业需求集聚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前沿交叉研究平台、规划建设创新载体等五类项目。
从项目推进情况来看,一批重大项目正全速开工建设,很多都是百亿级项目,包括综合粒子设施、深圳湾实验室、中山大学深圳校区、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超算二期等项目,不仅在国内领先,在国际上也拿得出手。
全方位提升城市配套设施
打造竞争力、影响力卓著的世界级科学城,就得有全球视野、世界一流的发展规划。
光明区委书记王宏彬表示,目前,光明科学城总体发展规划已基本编制完成,空间规划纲要已经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光明科学城规划面积99平方公里,以“一心两区、绿环萦绕”为空间格局,按照“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要求,以“蓝绿为底、组团镶嵌、乐居宜业”为原则,将建设一座开放创新之城、人文宜居之城、绿色智慧之城。
加快推进科学城土地整备任务,为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腾挪出发展空间,是贯穿这两年光明科学城建设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去年光明区整备入库土地面积超过10平方公里,总量连续4年全市第一。
在吸引高端人才方面,光明区高标准完善城市综合配套不遗余力。
刘胜说,城市环境对吸引高素质人才非常关键。光明区对标国际大都市中心城区高起点规划建设,打造独具风情的城市环境,“两横两纵”主干道路建设按下“快进键”,努力建成“公园之区”和“世界著名花城”;打造一流的教卫文体配套,未来5年新建扩建改建32所公办学校,新增学位5.9万个。医疗方面,中山大学附属七院已建成,市中医院光明院区也正在建设之中;打造完备的人才住房体系,未来5年预计将陆续建成18个公共住房项目,可提供各类公共住房超过4万套;打造便利的交通出行环境,对两条连接市内的主要高速道路进行市政化改造,轨道交通方面也将连通光明和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形成名副其实的科技线路。
“沿途下蛋”推动新兴产业发展
目前,光明区根据《若干意见》明确了八个方面45项重点任务,审议通过了《光明区推进光明科学城建设2020年工作方案》,正在抓紧制定落实《意见》的三年行动方案,确保光明科学城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除了持续完善光明科学城规划政策,不断完善交通、教育、医疗、文化等城市配套设施,我们将积极推动‘沿途下蛋’模式落地实施。”王宏彬表示,培育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新兴产业,是《若干意见》的重要内容,也是光明科学城建设的内在要求,将围绕大科学装置,配套建设一批产业孵化器、加速器、共性技术平台等,引进培育孵化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关联企业,建设以科研经济为主导的新型产业园,实现设施建设“沿途下蛋”。同时,聚焦信息、生命、材料科学与技术等《若干意见》中明确的3个重点学科发展方向,构建以智能产业、新材料产业、生命科学产业为主导,以特色服务产业为支撑的“3+1”现代产业体系。